比较教育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觉悟艺术,播种使命 ——穆家善教授谈中西艺术

10月22日晚19时,“中西艺术教育比较”专题讲座在江苏海洋大学通灌校区诚意楼2楼路演厅举行。为使学生了解中西艺术教育差异,传播艺术无国界理念,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海洋大学特色教授穆家善应邀与江海大艺术设计学院新生分享艺术教育相关知识。

讲座伊始,艺术学院院长申屠留芳主持现场介绍出席本次讲座的主讲人穆家善教授和嘉宾市公安局局长张思山、学院分党委书记刘平昌。穆家善教授讲述了自己在南京的一次听德国教授讲座经历,提出“胸怀全国,放眼世界”的观点,中国的文化是古典的,西方的文化是现代的,中西方文化、生活的不同造成了艺术、思想的差异,而穆教授所追求的风格是“古典现代”。在讲座过程中,穆教授通过介绍中外绘画、建筑、摄影、服装、雕塑等艺术领域大师的故事和作品,深度分析了中西方艺术的差异性和共同点,并表示:中西文化都在一个口袋里,需要我们有伸到口袋里拿的手,要做一位有“觉悟”的艺术家。“觉悟”在于先“觉”后“悟”。

“艺术真善美最重要,不是装腔作势。”穆教授着重强调,“艺术是宽阔的,广阔的,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心里有艺术,随时都能发现美。”他认为艺术作品注重的是“情绪”,不是为了“像”,这样就失去了艺术的本真。穆教授讲解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是东西文化、现代与古典的碰撞结合,艺术家的设计是融合时代印记和地域风格的。随着一张张大师级艺术作品在屏幕上缓缓划过,学生们的惊叹声也越来越大,穆教授笑着说:“学生们能够欣赏美,学会以不同的思维去做‘艺术',我觉得他们以后一定能够为江苏海洋大学做艺术方面的形象代言人。”

介绍完中西方代表性艺术家们,穆家善教授放到自我介绍的PPT时,全场掌声雷动。通过介绍自己的画作,穆教授表达了自己创作时的民族情怀,希望江海大学子有振兴中华文化的使命感,为艺术献身。场下一片叫好,同学们在互动提问环节举手踊跃,穆教授送给每一个敢于现场求学的江海大学子一本纪念画册。

回答完同学们的问题,穆家善教授脱下外套,“准备大干一场”。铺开宣纸、调好墨水、压稳镇纸,穆教授撸起袖子,一气呵成写下《沁园春·雪》并赠予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同学们团团围在他身边,各自找角度拍摄视频,记录一件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尽管有同学高举的手机开始颤抖,后仰的颈椎开始僵硬,没有人愿意按下结束录制的按键。

最后,在场所有来宾和同学们与穆家善教授合影留念。“艺术是美好的,没有国界的。”穆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分享,“艺术传达会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至此本次讲座正式结束。